游四海旅游网 > 旅游评价 >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Музей Авлабарской Н景点评价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Музей Авлабарской Н好不好玩,值得去吗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Музей Авлабарской Н旅游评价933

暂时关闭注册

0/140

  • xcx1454301741822887

    大多数人去这里除了看印刷所本身,还是想看望一下那个可爱的老爷子。老爷子对共产党和中国人的感情应该都不错,里面有张斯大林睡过的床,老爷子特意拉开线让我坐在上面拍了张照,然后说只有俄国人和中国人才可以坐在上面,美国人不行,非常逗~
  • 迷路de地图1741822948

    岁数大一点的中国人都学过一篇课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所以来格鲁吉亚的中国游客都要到这看看。可是许多格鲁吉亚人都没有中国人清楚这段历史,也不知这个地方。这就是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旧址,这是当年斯大林领导地下组织在这里印传单的地方。
  • zzh159000984321741823202

    格鲁吉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郊外有一个小小的院子。一九〇三年斯大林和他的同志们创设的地下印刷所就在这个小院子里头。
    这个院子根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有一个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道小梯子走下去。——这么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正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表准式样。
  • ygauafwg1741823398

    谷歌地点漂移的厉害,画心的点是真正的位置,红色的房子。
  • 最近很想要71741823590

    那我再额外预定一张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的PC成不? ::shame
  • 钻技国际1741823822

  • xcx1454301741851057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学过这篇课文的人,并且对此有情结的可以来看。不然,真的不值得过来,平常都没有人去的。而且里面已经很破了,政府也不管,不修缮。里面有一个守院子的老头特别能说,讲俄语的,会两句中文。里面非常小,根本不用考虑还有没有语音讲解器什么的,根本没有。来这里一定要找个会俄语的能翻译给你听,不然白来。这里不太好找,周围都是民居。这个地下印刷所应该分3部分,第一部分是材料,报纸,照片展厅(这都美化的说了)第二部分是真实的地下水井,和当年斯大林他们油印报纸的小屋子,还有当年的机器,不过已经锈坏了。第三部分就是斯大林当年的宿舍 了。至于门票就给守院子的大爷5拉里一个人吧。
  • xcx1454301741851065

    很破旧了,估计来的人多数是中国人的教科书情节了!谷歌的位置有问题,导航也有问题,容易导到死胡同,从300地铁口出来,向北走到diamond hotel右转,沿着v.lverlell street一直走,走到头看到lady anna左转,当看到一个楼下卖宝马车,楼上是hotel的地方就到了,实际很好找!
  • xcx1454301741851073

    (19)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第比利斯(乔治亚共和国京城)市外,有一座小小的平房,这便是一九○三--○六年斯大林及其同志们所经营的“地下印刷所"。到第比利斯观光的人们一定要瞻仰这革命的遗迹,"来宾题词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的赞辞。
        和附近的一般民房并没有什么差别,这平房前面的院子围着半人高的木栅,进了栅门,左首是一间很小的独立的披屋,内有一口井;正屋在右首,和披屋不相连,并排两间(每间约一方丈之大),前有走廊。正屋下层,那是一半露在地面的地窖,有小梯可达,从前这是作为厨房及堆积杂物的,现在还照当年的形式摆着炉灶和各种厨房用具。
        正屋,厨房(一半在地面的地窖),有一口井的披屋,这一切都是四十年前第比利斯的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那么,当年的秘密印刷机就装在这三间屋子里么?如果是这样,那就不能不说沙皇的宪兵和警察全是瞎子和聋子了。秘密印刷机是在这房子的地下。所以这一个"地下印刷所"名副其实是在"地下"。在当年,那两间正屋都是住人的。靠左首的那一间,住着一位名叫腊却兹·蒲萧列兹的女子,她常常坐在窗前做女红,人家在木栅门外就可以望见她。右首的那一间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位规规矩矩的市民。这两间正屋里当然一无秘密可藏,更不用说庞大的印刷机了。正屋之下就是作为厨房和杂物堆放处的地窖。那时的小市民住宅都有这样一个地窖,空空洞洞的一间,这里也藏不了什么秘密。地窖是泥地--正规的泥地,连一个老鼠洞也找不出来的。
        再看披屋。这里有一口井,如果放下吊桶去,当然可以汲取水上来。这是一口规规矩矩的井。以前第比利斯的小市民住宅差不多家家都有这样一口井。然而秘密可就在这井内。
        如果你用手电筒照着细细看,你会发见井的内壁并不怎样光滑,这边那边,有些极小的窝儿;如果再仔细查看,这些窝儿的位置自上而下,成为不规则形的两行,直到井底。你要是愿意试试,下了井口,用脚尖踩着那些窝儿,就像走梯子似的一步一步可以走到井底。但是一口井的内壁而有这样的梯形窝儿,也并不为奇;掘井的工人就是踏着这些窝儿这样上来下去进行他的工作的。以前第比利斯的水井差不多全有这样的梯形窝儿。可是,正在这样平平常不足为奇之中,有它的秘密。
        你如果踏着那些梯形窝儿下井去,到了十七公尺的深处,就是离开水面不过三公尺的地方,你会发见井旁有一个洞,刚好可容一人蛇行而入。你如果爬进洞去,约四公尺,便可到达另一井;这实在不是井,而是一条垂直的孔道,有木梯可以爬上去,约十公尺便到顶点,此处又有一条横隧道,约长三公尺,一人伛偻可入。隧道尽处为一门,进了门,一架印刷机就跃进你的眼帘。原来这就是"地下印刷所"了。这地下室的大小和它上面的厨房差不多,一架对开的印刷机和四人用的排字架摆在那里,一点也不见拥挤。地下室的四个壁角都有向上开的通气孔,又有小铁炉,在靠近排字架的壁角,这是专为烧毁稿纸和校样用的。铁炉也有烟囱上达地面。地下室和它上边那厨房的地面相隔两公尺厚的泥土。
        这就是"地下印刷所"构造的概况。当年进出这地下室只有一条路,就是上面讲过的那口井。工作的人员和印刷物都从井口进出。现在,为了参观者的方便,在正屋旁边另筑一座螺旋形的铁梯,可以直达地下室的后壁,而在此后壁上又新开一门。参观者不必下井爬行,可以舒舒服服从那道螺旋形铁梯走进地下室了。
        一九○三年,斯大林在乔治亚领导革命工作,计划建立这个地下印刷所。先由罗斯托玛起维列出面购了这块地,并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得营造住宅的执照。于是他们雇工先开一地穴。(因为一般居民的住宅都有地窖以贮藏粮食等,造房之前先开地穴,不至于引人怀疑),然而开的太深一点,见了水,只好废止,而在其上再开一地穴,长方形,约宽五步长十步。这时候,作为业主的罗斯托玛乞维列就借口钱不凑手,停止建筑,将工人都辞去。然后同志们把印刷机拆卸,零零碎碎运入地穴,同时又在地穴的一端开凿了三公尺长的横行隧道,和十公尺长的垂直的孔道(如上文所述)。等到这一切都完成了,就用厚木板封闭了地穴的向上开的口子(约三公尺见方),又在木板上加了二公尺厚的泥土。从地面看,一点也看不出这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此后,另招工人在这地穴上面建筑了厨房和两间正屋,只造披屋,开井,深二十公尺见水。井已完成,即辞退工人,再由同志们自己动手,在深十七公尺处开一横孔,便与地下室来的隧道沟通,于是大功告成。
        这个"地下印刷所"设计的巧妙之处即在利用那口真正的水井作为进出的唯一的路。因为水井是家家有的,不至于引起人们怀疑。
        
  • xcx1454301741851081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从地铁出来还要走十几分钟。这里保留着斯大林时期的地下印刷厂所,还有斯大林当年的房间,还在当时世界各地的共产党阵营国家版图等等。印刷所现在的管理者兼导游是一个老头,为数不多的格鲁吉亚共产党员之一。
  • xcx1454301741851089

    去了。老党员给我们要20。后来给了10元。他打开门带我们去看了所有的:陈列室,现在已经在小屋里的井,参观者去地下室的旋转梯,当然有地下印刷所和机器,地道等。老头还会跟你讲很多故事。听不懂没关系。
  • xcx1454301741851098

    值得一去,无论是对小学那篇课文有回忆,还是去探望一下那个活在苏维埃辉煌时期的老头,都去看看吧,告诉他你是党员让他开心一下,最后捐助点零钱给格鲁吉亚共产党吧。
  • xcx1454301741851106

    很值得一去,谷歌地图有误,在定位的地方还不到的时候,一个三岔路口进去,而不是地图上的路边,地铁下来步行几分钟,下面地图截屏下面那个圈圈才是,而不是上面的
  • xcx1454301741851114

    因为小学还是初中的一篇课文知道了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离第比利斯南部车站不远,坐地铁到300站下走10分钟就到。管理员很热情,见到中国人很激动。
  • xcx1454301741851122

    老伯很热情,谷歌地图不太准。去到谷歌地图的地方然后在附近,一般donate 5 GEL 就可以叻,不过老伯只会用俄语和格鲁吉亚语跟你解说…
  • 迷路de地图1741851293

    这是一定要去的景点 但是注意 Google的地图有偏差
  • 迷路de地图1741851301

    “地下印刷所"。到梯俾利斯观光的人们一定要瞻仰这革命的 遗迹,"来宾题词册"上写满了各种文字的赞辞。
  • 迷路de地图1741851309

    Google地图导航,边走边找,然后因为附近修路,吃了一路土……到附近,直接问当地人,斯大林展馆就可以被一路带过去。参观过程不必赘述,老爷子78岁了,拿着记满了年代等资料的小纸条热情介绍并带着爬上爬下……冲着这份认真和热情,值得一看。
  • 迷路de地图1741851316

    离老城有点远,先去了圣三一教堂,再走了大概20分钟,谷歌地图有误,问了当地人。老爷子本在接待一个外国人小团,见到我们两个中国人,顿时眼睛变亮了。经历了百年沧桑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虽然已不再出现在我们课本中,信仰也不再成其为信仰,仍是感怀。
  • 迷路de地图1741851324

    不知道是定位有误还是这里已经不开放了。去到定位点,明明就是标记的地址但门窗都紧闭,外面也没有任何标识和指示牌,感觉已经不存在了,除非这个定位有误。去那里的路上一路都很破败萧瑟,和老城形成鲜明对比。
  • 迷路de地图1741851332

    据看门大爷说这是中国人的旅游胜地,看留言簿上基本都是中文留言,这是斯大林工作过的地方。
  • 迷路de地图1741851340

    按照穷游的地图去,结果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试着问当地人,都表示不知道,所以我白跑了一趟
  • 迷路de地图1741851349

    回来已经几天了,但是回忆还在外高三国.我们这次是两对退休老人,和我们一家三口 共计7人.属于旅游的弱势群体. 也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决定去外高加索三国,对于它们的了解,有限的只是知道格鲁吉亚是斯大林同志的老家 ,还有就是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都是跟斯大林有关的我在上个世纪所受的教育有关.
  • 迷路de地图1741851357

    去这里的游客有很大比例都是中国人,因为一篇同名课文。苏联解体三十年,这些记忆已经十分遥远。看门人是一个上了年纪的共产党员,对来自中国的朋友很友好。穷游压题的照片似乎不太对。
  • zzh159000984321741851374

    说起机关,妙立寺从外形就开始欺骗世人了。你看上面的照片,这个本堂有几层?幕府规定,当时各地都不允许建造3阶以上的建筑;而妙立寺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两阶建筑,可里面竟然隐藏着4阶7层。整个建筑围绕着一个据称深达25米的井展开,这个井平日里是厨房烧茶的水源,但在井内的水面上隐藏着横向的通道,联通整个寺町和金泽城,不知道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是不是从这里汲取了设计灵感。
  • zzh159000984321741851383

    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模型。当初我说来格鲁吉亚,唯有两位朋友能将它和茅盾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联系起来,鉴于两位都在湖南上小学,我只能认为只有湖南小朋友才学这篇课文。
  • zzh159000984321741851391

    到达第比利斯还早,我们就去了中学时代读书时知道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到了那里一看,贴了布告,说是关门了,什么时候再开放也不知道。从网上看了些跟团去格鲁吉亚哥里斯氏博物馆的朋友说道,听说去那个地方,导游表示不解和不悦。我原计划视情去哥里的想法也趁机也取消,免得吃闭门羹。(下图是地下印刷所,已关闭)
  • zzh159000984321741851399

    既然到了超市,简单买了点零食,打算继续随意逛逛打发时间。看了一下地图,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距离我们很近,步行10几分钟,跟着地图走了过去之后,发现谷歌地图标记有问题,实际地址在他的南边。
  • zzh159000984321741851560

    从三圣大教堂出来后,朋友带我们去了中国人熟知的“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因为我们一行中有60年代的人,他们小时候的语文课本就有一篇课文叫: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讲述的是斯大林在当时沙皇的统治下,秘密印刷《梦想报》,反抗封建制度的革命壮举吧。
  • zzh159000984321741851560

    今天从圣三一教堂步行过去,大约2公里,沿途经过的都是居民区,路上格国人民看我们三个外国人闲庭信步就像在自家门口散步的样子,都不由得多看几眼。我们用探图导航位置基本准确,只是导航到了三岔路口之后就结束了,我们在另外两个方向的路上死活找不到入口,后来路边一栋房子里的奶奶听到我们在路边问路的声音就探出头来,告诉我们方向,因为旧址所在入口凹于路面,所以还真是不好找。唯一的老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应该有80岁了吧,既是看门人也是解说员,虽不收门票,却让我们三人每人投5拉里在币箱里,另两位朋友嫌被“绑架”就退出去不看了,我还在里面翻看超大号留言簿,很多中国人留言,居然还有“两学一做”的口号…这党性也是没sei了。爷爷看我看得认真,就叫我进去参观,还给我展示很多中国人送给他的礼物,有小国旗,中国结,字画等。他给我指他的屋顶,墙皮已经有些脱落,我明白他说的5拉里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的拉里用完了,我从钱包里找出一张20元人民币送给他,算作礼物吧,他善意地拥抱我一下,算是同意了,还出来叫我另两个朋友也进来参观。虽然语言不通,他讲的英文我们勉强听懂三分之一,不过关键词能听明白,点头微笑即可。那栋小房子里墙上贴的示意图几个关键点已经被手指磨得褪色,但是还是能看明白。一步步看过来,直到顺着老旧的铁皮旋转楼梯深入地下,看到锈迹斑斑的印刷机,还有隐蔽的过道,想想沙俄白色恐怖主义时期,不得不佩服斯大林和人民的智慧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