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海旅游网 > 欧洲旅游 > 德国旅游 > 柏林旅游 >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景点介绍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

2024-11-10 12:23 游四海旅游网 3210条点评

位于夏洛腾堡对面,收藏大量毕加索、亨利·马蒂斯等作品的美术馆。这些画来源于Heinz Berggruen的私人收藏。建筑本身也很有特点。

  • 地址:

    Schloßstraße 1, 14059 Berlin, Germany

  •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10:00-18:00;周六日:11:00-18:00

  • 门票:

    和马路对面的Sammlung Scharf-Gerstenberg博物馆合计10欧元

  • 网址: http://www.smb.museum/en/museums-institutions/museum-berggruen/home.html

放大的图片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问答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旅游评价158

暂时关闭注册

0/140

  • ipgxjmay1738336424

    喜欢毕加索的不容错过,更何况还有马蒂斯、保罗·塞尚以及Paul Klee等大量作品。收藏家本人和毕加索是朋友,作为德国犹太人战前逃亡美国,并在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任职,战后在巴黎成立画廊,也开始私人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展厅一楼有关于他的介绍。由于毕加索的藏品包括他早期的画作,可以看到虽然人家后期天马行空,早年的绘画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怪不得那么值钱。
  • xmxm46h1738336476

    【趣味】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全是各个朝代在石碑上刻的字。【性价比】见仁见智了,西安可看到东西太太太多了,这里不是必须来的地方。【景色】OK。
  • 2956835001738336561

  • ipgxjmay1738351871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 位于夏洛腾堡对面,收藏大量毕加索、亨利·马蒂斯等作品的美术馆。这些画来源于Heinz Berggruen的私人收藏。建筑本身也很有特点。。
  • ipgxjmay1738351880

    弗里德利希公爵大街东端,建于1358年的市政厅内,修筑于1442~1450年的城市塔楼(stadtturm),是因斯布鲁克老城区的象征。塔高57米,原来是座了望塔,塔楼上还曾设有牢房。后来于1560年重建,用小圆顶代替了尖顶
  • ipgxjmay1738351889

    网址 http:\/\/www.smb.museum\/en\/museums-institutions\/museum-berggruen\/home.html 喜欢毕加索的不容错过,更何况还有马蒂斯、保罗·塞尚以及Paul Klee等大量作品。收藏家本人和毕加索是朋友,作为德国犹太人战前逃亡美国,并在旧金山艺术博物馆任职,战后在巴黎成立画廊,也开始私人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展厅一楼有关于他的介绍。由于毕加索的藏品包括他早期的画作,可以看到虽然人家后期天马行空,早年的绘画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怪不得那么值钱。
  • ipgxjmay1738351897

    门票价格 和马路对面的Sammlung Scharf-Gerstenberg博物馆合计10欧元 弗里德利希公爵大街东端,建于1358年的市政厅内,修筑于1442~1450年的城市塔楼(stadtturm),是因斯布鲁克老城区的象征。塔高57米,原来是座了望塔,塔楼上还曾设有牢房。后来于1560年重建,用小圆顶代替了尖顶
  • ipgxjmay1738351906

    官方网址 http:\/\/www.smb.museum\/en\/museums-institutions\/museum-berggruen\/home.html 然后我从动物园站坐轨交去了夏洛腾堡,看另两个展馆。但那两个出站还要走一段不短的路,等走到的时候将近5点了。穷游的景点信息显示沙尔夫-盖尔斯滕贝格美术馆开到6点,对面的贝格鲁恩博物馆开到7点,所以我就先去了沙尔夫。可其实等我再去贝格鲁恩时发现人家也是6点关门,所以看我有博物馆通票才勉强让我进去一楼走马观花了一圈。
  • ipgxjmay1738351915

    贝格鲁恩博物馆[Museum Berggruen]
  • ipgxjmay1738351924

    《石经》自东汉熹平四年(175)至光和六年(183),历时九年告成。所刻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共七经,凡46石、92面,计20余万字。《石经》皆为隶书,据史籍和石经残石上人名,参与校经和书丹者是以蔡邕为主的多位硕儒及善书者。《石经》刻成后立于洛阳太学,“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当时的盛况是“其观视及摹写者,车辆日千余辆,填塞街陌”。但好景不长,中平六年(189)发生的董卓之乱,《石经》遭到破坏,之后,其厄运便开始了:北魏时被用作建筑材料,东魏时迁移途中部分被没入河中,隋末迁移后又被用作柱础,至唐贞观时魏征开始收集,但已“十不存一”。自唐以来,洛阳时有《石经》残石出土,据统计,目前已发现残石共计9000余字。残石除西安碑林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馆院及台北历史博物馆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