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四海旅游网 > 亚洲旅游 > 马来西亚旅游 > 吉隆坡旅游 > 新村景点介绍

新村

2024-11-08 12:11 游四海旅游网 3860条点评

放大的图片

新村问答

新村旅游评价150

暂时关闭注册

0/140

  • luoying784051733165570

    新村隶属于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陈氏由井子迁此建村,初名小辛庄。1966年修建陡山水库时,曹、王姓由库区五龙山前村迁此新建村庄,故名新村。人口612人。
  • shasha3362241733165579

    该村是临沂市经济强村之一,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市第12名。1992年被中共临沂市委授予“九间棚式” 先进党支部称号;1995年被莒南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小康村”,被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1996年4月被临沂市人民政府授予“个体私营经济先进明星村”称号;同年被中共临沂市委统战部授予“双万”工程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被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村居示范点”,被中共莒南县委、莒南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村居”、“明星村居”、“私营企业明星村”等称号。
  • zxiwan1733165587

    第一产业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49年,陈会祥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十几户农民成立互助组。1952年办起了初级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当年修了2条500米的水渠, 改造13.3公顷盐碱地。粮食亩产达到200多公斤。从1967年起,曹现春带领村民深翻改土,引水洗碱,修渠筑路,实施了一整套改造盐碱地的有效措施,经过几个冬春的奋战,新村人把三百多块补丁地块整治成涝能排旱能浇的七大块高产田。 到1971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多公斤。从此,新村人结束了靠吃统销粮的历史,农民不仅吃上了大米白面,并且每年向国家贡献2万公斤公粮。
  • ij09y8881733165595

  • luoying784051733167573

    新村其实不是个地方,只是个名称,比如沙登新村,沙叻秀新村,都是个住宅区,并没任何特色可参观,居住的也主要是华人为主。早在50年代时期,英国统治下的马来西亚,为了方便管理和防止马来西亚华人在物质和食物上资助当时和英政府对抗的马共(马来西亚GCD),所以就把个别华人围在某个居住群,出入和所携带的物品都受到英军管制和查看,也就是所谓的"新村",不过在马来西亚独立以后,这些新村住宅区就自由出入了,所以就看不到有什么特别。
  • luoying784051733167582

    下午回市区途中大塞车时,远远发现了双子塔那两座尖尖塔楼的英姿在蓝天骄阳下向我召唤,遂临时决定下车前往(本打算傍晚才去)。我边走边从不同角度拍照,不经意间闯入了一片庞大的马来村,村内均为二三层高单家独户的传统马来房屋,楼下均有花园与车房,路旁也停满小车,花草树木围绕其间,环境宁静宜人,简直就是别墅豪宅,闹市中居然拥有如此广阔的传统村庄实在令人称奇!在咱寸金尺土的广州简直不可想象,羡煞旁人啊!
  • luoying784051733167590

    新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陈氏由井子迁此建村,初名小辛庄。1966年修建陡山水库时,曹、王姓由库区五龙山前村迁此新建村庄,故名新村。
  • luoying784051733167598

    新村东与大官庄村相邻,西与宣文岭村接壤,南与井子村相连,北与陈埠墩村搭界。全村总面积130公顷,耕地33.3公顷。隶属莒南县大店镇。
  • luoying784051733167606

    全村地处大店西大湖平原,地势平坦,水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及多种蔬菜。该村民营经济发达,主要生产磨具,是临沂市磨料磨具产业的发祥地,素有“中国磨具第一村”之称。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新村
  • luoying784051733167614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城北19公里,北邻日照市,东依风景秀丽的马鬐山天湖风景区,总面积128.9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7.2万口人,7万亩耕地,属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气候。莒阿路在此交汇,距日东高速公路5公里,距兖石铁路18公里,距临沂飞机场40公里,距石臼港40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境内邮电通讯全部进入国际通讯网,无线电通讯覆盖全境,被授予“临沂市移动电话第一千户镇”称号。今年以来,该公司创新优质服务工作模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客户大走访活动,并指定专人,对走访中客户反映的问题或意见一一登记造册,建立了“用户台账”。对收集到的意见,通过首联负责制、部门负责制、转办督办制、限时办结制、客户回访制,确保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有回音,避免重“记”轻“办”现象。此外,该公司还把老党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户等作为帮扶重点,定期走访,发放联系卡,为他们解决用电难题。